“仁”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一个“仁”字在《论语》中出现次数达96次之多,“仁”的意义十分丰富。
仁的根本意义是爱人。孔子有“仁者爱人”、“仁者莫大于爱人”一类的话。“爱”是个极简单的字,但什么是爱?爱是对对象的一种肯定,爱是对对象的一种同情,爱是对对象的亲近与尊重的统一,爱是一种最真挚的心境,唯爱难以为伪。
仁爱缘于传种接代的血亲缘源。人之爱人,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的,只有主观上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人,才可能爱天下的老、弱、妇、孺。所以孔子说:“敬奉父母,爱护妻儿兄妹,是仁爱的根本”。孟子后来提出“仁政”思想,就是建立在这种推爱之上的。中国社会体制上的宗法制,也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仁就是对人宽和、敬重。仲弓向孔子问仁,孔子说:与人相处好象接待贵宾,帮老百姓做事好象举行祭典,象这样庄重虔诚就是仁;自己需要的,知道别人也需要;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象这样理解人、宽待人,就是仁。仁同与人起冲突、作斗争是相反对的,同自己任性纵欲是相反对的,它是一种和谐静穆的情感,所以说“仁者静”、“仁者无忧”。
仁需要普施德惠,给众人带来好处,仁的最高境界是使天下人都能受仁爱的沾溉。这是由一已之仁达到天下归仁。有时我在想,同是亡国之臣,文天祥与管仲虽都能青史留名,可为当时的天下,二人的贡献却大不相同。文天祥在零丁洋留下千古绝唱后,舍身成仁。管仲没有像文天祥一样自杀殉主,而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大会诸侯,减少战争,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是管仲的弃“小仁”求“大仁”,同样的伟大,可后一种更具现实意义。
“克已复礼为仁”。人有欲,又容易随便放纵,这样就难免顾已不顾人,难免变对人施爱为与于争夺。礼就是要对人有所规范,在规范中保证仁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作者:六安市公司 方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