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环保事业的版图上,有无数平凡的身影在基层一线默默耕耘。安徽环境科技集团一创装备高速运维部副经理许谛,便是其中最坚定的践行者之一。自2019年2月入职环科集团以来,他怀揣着对环保事业的赤诚之心,从旌德乡镇的青山绿水到临泉大地的田间地头,从车水马龙的高速服务区到远离家乡的项目现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奋斗篇章。
“环保事业是守护绿水青山的良心工程,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有人站出来。”这是许谛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五年来扎根基层的真实写照。2021年3月,集团高速服务区污水处理站运营项目进入关键调试期,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难题。彼时正在集团运营管理部担任骨干的许谛,接到了调岗一创公司的紧急通知。面对全新的领域、未知的挑战,他没有丝毫犹豫:“我去!组织需要我去哪,我就去哪!”
高速服务区的运维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服务区星罗棋布于全省高速公路网,最远的站点距合肥市区超过300公里,许谛每天要驱车数百公里巡查设备,常常清晨出发,深夜才能返回驻地。夏日里,污水处理站风机房气温高达40℃,他戴着安全帽钻进狭小的设备间更换配件,汗水浸透工装凝成盐霜;寒冬时节,为抢修冻裂的管道,他跪在结冰的地面上一干就是两小时,双手冻得失去知觉也咬牙坚持。
2024年5月,一纸调令再次将许谛推向新的“战场”——借调临泉项目公司工作。临泉县距合肥300多公里,而他的爱人远在外地工作,孩子年幼多病需要专人照顾。一边是急难险重的项目任务,一边是牵肠挂肚的家庭责任,许谛在电话里对妻子平静地说:“虽分开两地,但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照顾好孩子等我回家。”挂了电话,他平复心情,连夜收拾行李奔赴临泉。
在临泉的400多个日夜,许谛过着“5+2”“白加黑”的生活。为尽快熟悉当地工业废水水质特性,他连续一周蹲守在企业排污口采集水样,详细记录水质波动规律;为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题,他查阅200多篇技术文献,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整曝气参数等措施,使出水COD浓度稳定控制在50mg/L以下。最让他心疼的,是孩子一次次在电话里哭着要爸爸。2025年4月的一天晚上,三岁的儿子在家倒水喝时被开水烫伤,在医院住院治疗,自己则在乡镇巡查污水管网。视频通话时,看到儿子胸口缠着厚厚的纱布哭着喊爸爸,许谛虽心疼但仍然坚持查完了管网才赶回家。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他坚定地说:“咱们干运营哪有在家在办公室干的,干运营注定项目在哪,哪就是我家。”
“节假日对普通人是团圆,对我们环保人是大考。”这是许谛从事高速运维工作后最深的体会。高速公路服务区在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量激增5倍以上,污水来水浓度和水量呈爆发式增长,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水质超标风险。自2021年从事高速项目以来,许谛从未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节日,他的日历上,“春节”、“劳动节”、“中秋节”的标注永远是“驻点值守”。
2023年春节,齐云山服务区迎来春运高峰,日均污水排放量突破设计处理能力的2倍。为确保污水站稳定运行,许谛提前三天进驻服务区,对鼓风机、提升泵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连夜协调3辆吸污车待命。除夕夜,当万家灯火点亮团圆夜,他正冒着零下5℃的严寒,站在结冰的操作平台上清理堵塞的止回阀。双手冻僵了,就用暖宝宝贴在手套里继续干;肚子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充饥。春运期间,他累计协调外运污水120余吨,确保了污水站出水COD、氨氮等指标100%达标,用坚守保障了旅客们的出行便利。
2024年劳动节前夕,太白岛服务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因水下曝气管脱胶导致供氧不足。许谛提前一周驻点整改。他背着正压式呼吸器,栓好安全绳钻进一体化设备,在狭小的空间里更换曝气管和老化的曝气盘,身上满是污泥。为应对高水量冲击负荷,他还提前在厂站安装了转运过来的应急一体化设备并投泥调试好确保随时可以进水,并与纳管下游收水单位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劳动节当天,当看到处理达标的清水排入管网,他站在阳光下欣慰地笑了,身后是服务区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川流不息的车辆。
许谛用五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平凡中的执着;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光芒万丈,而在于危难时的挺身而出。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铆在环保事业最需要的地方,用初心赴使命,以匠心致初心,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书写着一名环保老兵最动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