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公司祖菊芳散文(已更新《逐日葵花总向阳》)

发布时间:2006/9/25 17:01:05    |     文章来源:     |     阅读次数:

也说周庄

周庄,地处富庶苏州,毗邻繁华上海,因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作品《双桥》而蜚声海内外,号称“中国第一水乡”。就像大户人家的女儿,原本深居简出,可一朝被世人窥得容颜,想低调为人也难了,周庄便是如此。
早见过周庄了,电视剧《偶然》里部分场景就是在周庄拍摄完成的。画面中静谧夜色下的石桥朴拙、简约,如卸妆后的佳人,素面朝天,干净、清爽,纤尘不染;月色下的流水,温柔和缓,发出清粼粼的光,如佳人流转的眼波,晶莹澄澈;小镇上的人们在小船上摇着橹,悠然而不紧不慢地过着日子,犹如佳人慵懒倦梳头的情怀。这样一个温婉内敛、不事招摇的江南小镇,如今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
真的到了周庄,才发现真正的周庄和电视画面及自己想象中的江南水乡,还是颇有出入。
时值初夏,正是旅游好时节,周庄狭窄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道上游人如织,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摩肩接踵。多年的旅游开发,在给周庄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这个原本淡泊宁静的江南小镇注入了浮华的商业气息;走上石桥,梦中的场景再现眼前,小桥、流水、乌蓬船,可心里却是不期然的失落。六百多年的沧桑巨变,小桥已有了斑驳的痕迹,虽然风姿犹在,到底是美人迟暮了;下了桥,就贴近水了,水声依然,橹声依旧,却少了应有的清澈。水色固然是绿的,只是过于厚重,缺乏一种年轻的透亮与灵动。风霜雨雪,川流不息的游人,使小镇原本剔透的眼眸黯淡了光彩。
“沈厅”应是周庄最重要的景点了,它是明初江南首富沈万山当年的居所。河水环抱之间,一所私宅由门厅、会客厅、内宅、膳房……一层层铺展推进,既有富户的一点铺陈与张扬,更多的是商人曲径通幽的心机和精到的门槛。由此想起余秋雨笔下的《江南小镇》,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周庄注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作者由“沈厅”及沈万山、及朱无璋,娓娓叙述了富可敌国的沈万山,因不慎露富,险招杀身之祸,最后长枷铁镣,南行万里,最终客死异乡的人生历程。沈万山的悲惨结局,为周庄平添了几分凝重的气息。
离开周庄的路上,心情有些黯然,不是因为沈万山,沈万山的悲剧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也是他的宿命,树大招风,自古亦然。而是因为在我心里那么年轻、雅致的一座江南小镇,猝然老去的一种心痛。
有些风景是可以历久弥新,愈经风霜愈显韵味的,如长城、如故宫。浩浩几千年历史烟尘,反而使它们在饱经沧桑之后,更显厚重,更加大气磅礴。他们是北国的汉子,刻满皱纹的脸和刚毅的眼神,才是他们应有的面容,过于清俊、年轻了,反而失了份量。
而有些风景却是要小心呵护的,清丽、稚弱的样子,才惹人怜爱,如苏州园林、如昆山周庄。小桥碧水、曲折巷道、幽静庭院,是经不起喧嚣的纷扰的。小桥应是纤巧而紧致的,桥上可有三五行人,但不应是千军万马地行来过往;流水应是清透、洁净而欢快流动的,是可以放心地掬一捧洗去仆仆风尘的,而不应是漂浮着少许杂物,随风播散着异味,浓绿、滞重得几乎看不到河水流动的样子。她们是南国的佳人,明眸皓齿、冰肌雪肤才是应有的容颜,任何一点残败的迹象都是不宜入眼的。
多少次梦回周庄,蒙蒙雨雾里的水乡,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有着和暖的光泽;桥头拾级而上的女子,凭栏凝望。年轻的背影,静立成水墨画的主题;远处霭霭雾色里的屋脊、船影,在如丝的雨线里,渐渐,模糊成水天……此时的周庄,蕴含一分愁绪,两分诗情,三分安谧,四分柔婉,五分雅致,才真正是十分美好!
快乐书写 安享生活
流连在文学的世界里,呼吸是自由而通畅的,精神也是愉悦而充实的。简单的生活欲求,饱满的心灵世界,寂寞着也是快乐的。在这样的世界里待得久了,情感会变得润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都是悲喜的由来;触角会变得敏锐,生活的细枝末节,尽收眼底,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思想会变得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表现手法也可以多样,可以漫步,可以奔跑,还可以飞翔……
这样一种情感和思维的惯性,对于单纯的文学爱好者,自然是一件好事,因为文学的领悟和感受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对于穿行在文学和公文及新闻写作之间,又尚未达到收放自如境界的人来说,真是苦不堪言!
月末,市公司举办的《池州盐业》通讯员培训班,特邀了池州报社的3名资深记者授课,并首度在授课结束之后当场写作验收。稿子倒是一挥而就,语言组织和层次结构自然不成问题,只是老师谦逊的批语有两条:建议用实在的标题;建议消息写作不使用评论性语言。静下心来再细看,消息中已掺杂了一定的文学色彩。
沉浸在文学的滋养里,新闻写作荒废不少时日了。刚刚还在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突然又要收拢起翅膀,公文与新闻写作的诸多规范,要求你必须中规中矩地行走。可是鸟儿飞行的惯性尚未停下,一不小心,还是扑扇了几下翅膀。然而,这连飞带跑的姿态与公文及新闻写作的端方、严肃到底是不相容的。可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日子久了,想要放飞的时候,又会发现,一时之间竟忘了如何奔跑,如何展翅。翅膀收得久了,多少有些僵硬。
这样的收放之间,我似乎悟到了一些人生的要义: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写作,抑扬有节,张驰有度。
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写作的规范性,文学的欣赏性决定了写作的多样性,工作如公文,生活如文学。工作的社会性,决定你必须遵循规范,接受约束,因为正确的规范和约束下产生的是一种秩序,一种效能;而生活是相对私人的空间,是允许张扬个性的舞台,悲伤可以哭,欢喜可以笑,喜怒哀乐皆可形之于色。工作中的束缚和压力,尽可以到生活中去缓解和释放;而生活中的散淡无羁,在工作中却必须收敛、正形。
如果,在单调的跋涉中,你感觉到了困惑和疲惫,不妨坐下来,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沿途的风景很好,不要错过!或许,在一种自由、没有约束的状态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坎坷也会因此变成通途。
张驰之间,人生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惊喜!而在频繁的进出、转换之间,相信也终能收放自如、渐入佳境!
人生相对论
人生,充满矛盾。幸福与苦难、富有与贫穷、成功与失败……这些人生中的对立与统一,是不能单纯以哲学的理性思维和眼光来思考和看待的。或许,变一个角度,换一个参照物,人生立刻呈现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意境,因为,生活往往是感性的。
一、幸福与苦难
穷人眼里的幸福是锦衣玉食、华车豪宅;富人眼里的幸福则是合家安康、共享天伦。穷人眼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富人正享受着,却不以为乐;而穷人视同敝屣的居家生活,却是富人眼里奢想的天堂。
富人的现在,是穷人立志达到的幸福彼岸;穷人正煎熬的苦难,却是富人渴望回归的庸常。
二、富有与贫穷
相对于千万来说,百万已属贫穷;而相对于一无所有来说,万元已属富有。
有的人身家百万、千万仍觉贫穷,一生埋头赚钱,错过了许多人生的美景。终了,除了收获一堆钞票和银行的天文数字外,人生一片空白;有的人,虽不名一文,却饱尝人生百味,畅游人间美景, 遍洒人格清辉。虽清贫一世,却收获了心灵的富有。
贫穷与富有,从来都不能以数字来衡量。
三、健康与残疾
相对于残疾人来说,四肢健全、头脑正常,即为健康;而相对于健康人来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生活无追求,为人无道德,精神空虚颓废的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智障。
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疾病与否,不单只看生理的,还有心理的层面。
四、成功与失败
从政者,加官晋爵、仕途通达为成功;经商者,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为成功;为学问者,以博古通今、著作等身为成功……似乎反之,即为失败。
然而,失败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相对于什么都不敢尝试的人来说,这种体验至少是成功的。从来就不作为的人,失败固然不会有,但成功的喜悦也鲜有体会,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成功与失败永远只是一种概念,这才是最深切的失败与悲哀。
五、爱护与伤害
怕孩子摔倒,总是抱在怀里,剥夺了孩子行走的权利。久而久之,丧失了健步如飞的本领;怕对孩子照顾不周,凡事亲力亲为,剥夺了孩子触摸生活的机会。久而久之,丧失了感知社会、适者生存的本领;怕孩子受到伤害,总是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剥夺了孩子经风经雨、阅历人生的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展翅飞翔的本领……
看着大学校园里智力超群,却生活低能、情感偏执的稚弱青年,我们是否惊觉:外来的不确定因素,伤害的或许只是孩子的肉体,而在爱的名义下,正合情合理、润物无声发生的伤害,触及的却是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剥夺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无私给予的表象,掩盖着摧毁的真实。
温一壶月光伴无眠
长久以来,特别羡慕倒下便能入睡的人,因为自己被脆弱的睡眠所累,由来已久了。
由于我那一触即醒的薄眠,将原本粗放的家人,逼迫得格外用心。晚归夜起时,不得不蹑手蹑脚,唯恐一不小心,惊扰了我浅浅的睡意,增添又一个彻夜无眠。
我的睡眠,就像一件薄而脆的瓷器,轻轻一碰,便碎落一地,再也不能成形了。
寂静深夜,当人语车行的嘈杂渐渐平息,耳根的清静,愈发突显了睡眠的必须和急迫。自然界的天籁虫鸣和冰箱间歇的启动,似催眠的夜曲,渐渐地,思维开始迟钝,意识陷入模糊。
不经意间,夜归人楼下而过的脚步,骤然响起,仿佛是敲打在耳边的战鼓,在这静夜里,格外地声声入耳。于是,又复归了警醒。
一番痛苦地翻来覆去之后,似累了,又似蒙蒙地有了些睡意。不早不晚地,楼上夜起的脚步,适时响起,原本在白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巧声响,此时听起来,却声震如洪,意识又醒了。
如此三番两次,我知道,今夜的睡眠不便再勉强了,干脆让思想放风,让灵魂遨游。
透过窗帘,可以想象今夜的月色有多皎洁。何妨邀月宫的仙子作陪,以心为壶,以灵魂为炉,温一壶月光,伴我今夜的无眠?
这样的夜里,解除了束缚的灵魂无比自由,放下了约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沐着月色清辉,我感觉心在舞蹈。平日麻木的神经,这时一根根苏醒;往常淡漠的情感,此时一寸寸软化。
寂静的时空,为精神的飞翔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可以上下五千年,穿越时光遂道,与先古的圣哲交流;可以纵横两万里,漂洋过海,向异域的文人讨教。佳词丽句也如开凿的油井,喷薄而出。
于是,在这睡不成、眠不就的深夜,就有了要写些什么的冲动。
可是,夜很深了!因为饱受其苦,所以很怕起床的声响及灯火的光亮,搅扰了家人的睡眠;又怕思维的惯性不能停歇,让自己本就脆弱的神经,更加不得安宁。只好身体休息,脑子却在不甘地铭记着思想行走的路线,以便次日可以循着记忆的踪迹,找到那片昨夜的桃花源。
灵感是个淘气的精灵,稍纵即逝。当我终于疲倦地闭上眼睛,早晨醒来,才沮丧地发现:阳光和空气是清新的,思想的空白也是崭新的。一夜辛苦的辗转,就像海市蜃楼般消逝得无影无踪,再也无迹可循了。
为此,我感到痛苦,因为常常失眠,又常常失去灵感。
然而,也无所谓了!因为晨起时,我分明感到那壶月光,余温尚存;唇齿之间,清香犹在。想来,仙子也是刚去不久吧。一夜对酌,她也累了,此时正该浓睡。
说好今夜,温一壶月光,还来陪我!
逐日葵花总向阳

葵花,有一种奇异的特质,太阳的光辉所在,永远是它唯一的方向。因为总是执着地追随着太阳东起西落,所以才拥有了阳光般温暖而灿烂的容颜。
人,也有一个奇妙而乐观的肌体,受伤的身体总是努力地复原,努力地趋向健康。康复,便是身体最希翼、最阳光的朝向。
人性中也潜在地盛开着逐日葵花,总是向着生命渴求的阳光面旋转、仰望。
人有很多种,但总有一种是明朗而阳光的。他们简单、纯净、清澈透明,为人处事有着孩子般的无邪、率真;他们热情、善良、坦率真诚,待人接物删繁就简,回归最原始的单纯。人生,也因此少却许多猜忌和负累,多留几分快意和轻松。这样的人,因为健康阳光,所以和煦温暖,所以坦荡光明,所以才会有好友簇拥的欣欣向荣。
人世间,或有“大善”之人,亦或有“大恶”之人,但我以为,并不存在纯粹的“大善”或“大恶”,“大善”之中或有“小恶”;“大恶”之中必有“小善”,它们是人性中的阴暗面与阳光面,此消彼长,共同构成立体而丰满的人性。这些人性中的善与恶,其实正是你心中的天使与魔鬼。风和日丽的日子,魔鬼是沉睡的,天使是你心中常驻的精灵。而某一个抉择的瞬间,当你心中沉睡的魔鬼开始苏醒的时候,你是否愿意用天使的翅膀,重新将它安抚入睡,就成了你向善还是为恶的界碑。心,可以为地狱,也可以为天堂!善恶之间,人总是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向天堂飞升,因为,那是距离阳光最近的地方。一念慈祥,世界因你而温暖!而你,因为播洒了爱的阳光,所以瞬间高尚,所以心灵安祥,所以才会散发天使般光辉普照的圣洁光芒。
人的情绪也有很多种,悲伤的、快乐的情绪,绝望的、激昂的情绪,它们是情绪的阴暗面与阳光面,一如黑夜之与白昼。身陷悲伤而绝望的情绪中,如同置身茫茫暗夜,焦虑而沮丧,无奈又无助,渴望重生一样渴望见到一丝光亮;当你辗转颠沛,历经漫长又无望的苦旅,终于看到升出地平线的第一缕曙光,就仿佛走进生命的绿洲,阳光照耀之下,枯萎的生命立刻雀跃、灵动起来。因为走进阳光,所以激越生动,所以生机勃发,所以才会有洋溢生命活力的渲染和光彩。
无论生物,亦或人类;无论物质的生命,亦或精神的生命,其实都是一场追随。无论有意识,还是潜意识,阳光,始终是生命最奢华的盛典,最执着的仰望!

(作者:石台盐业公司 祖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