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的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以及省暨合肥市盐务局相关领导
普及碘盐鉴定常识 有效防控碘缺乏病
记者现场看到,执法人员拿出了合格的碘盐、假冒盐,以做实验的形式,向过往的群众介绍食盐的鉴别常识。据悉,碘缺乏病是由于人类生存环境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所造成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除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亚克汀病三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是缺碘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的迟滞或永久障碍,造成人的智力损害。为了防治碘缺乏病,我国采取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93年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安徽省各级盐业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贩卖私盐活动,保障了合格碘盐供应,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我省各级盐务部门按照国家卫生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编制的《全国地方防治规划(2011- 2015年)》提出,到2015年,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在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地区,持续供应合格碘盐,巩固防治成果。
打击涉盐违法行为 查处违法案件近三万件
全省盐政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涉盐违法犯罪行为。在全面实施《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7年间,全省盐政执法人员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26036件,查获各类违法盐产品9084吨、假冒小包装袋、标识105万个,罚没款793万元,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83人(刑拘49人、判刑34人),遏制了劣质盐、假冒小包装盐对食盐市场的冲击,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确保居民食用合格碘盐。2010年,全年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2460件,查获各类违法盐产品729吨,查获假冒小包装袋、标识55万个,罚没款80.7万元,刑拘18人,判刑10人。
加强碘盐供应管理 保障合格碘盐供应
安徽省盐业系统按照“明确范围、严格管理、保障供应、优质服务”的原则,认真组织盐品供应,确保了高温、极寒、洪涝、雪灾等恶劣天气下的市场需求,保障群众生活用盐,方便食品加工单位生产用盐。2010年,全省非高碘地区碘盐覆盖率为99.66%,碘盐合格率为98.8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53%,平均含碘量(中位数)为31.35mg/kg。这表明,在全省范围内,以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这一主导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图为合肥市民正在向执法人员咨询如何安全用盐的常识问题
健全食盐销售网络 方便特殊群体购买非碘盐
全省各级盐业公司把食盐供应网络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型“徽盐连锁”直营店50家,“徽盐连锁”加盟店1013家,直接配送到45191家终端零售网点,供应网络遍布全省城乡各地。为方便特殊群体购买非碘盐需要,全省各地增加了非碘盐供应网点。我省在非高碘地区设置非碘盐供应点226个,在砀山、萧县、灵璧和淮北杜集区等高水碘地区全面供应非碘盐,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高碘地区居民户无碘盐食用率达98.2%,淮北市杜集区、砀山县、萧县高碘地区居民户无碘盐食用率达100%。
发挥食盐专营优势 平息食盐抢购风波
食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关系社会稳定,人心安定。近年来,发生过多次抢购食盐事件,在“非典”事件、今年日本地震产生的核辐射事件中,都引起了全国范围食盐抢购风波。面对突如其来的食盐抢购风,安徽省盐业系统各级单位,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实行24小时生产,组织24小时配送,坚决执行国家食盐价格政策,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有效保障了全省市场合格碘盐的供应,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平息了食盐抢购风波,充分发挥了食盐专营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平息食盐抢购风波中的重要作用。
主办方表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全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了解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经济、有效和便捷的措施。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和提高全民人口素质的大事。
上图为合格碘盐与市场上查处的假冒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