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不差盐”

发布时间:2011/3/18 8:30:11    |     文章来源: 新安晚报     |     阅读次数:

  摘自2011年3月18日《新安晚报》A06版

  记者昨天下午探访了位于安徽省定远盐矿的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居民所吃的食盐,绝大部分都是在这里生产的。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咱们安徽不仅“不差盐”,而且安徽产的盐在业内具有公认的高品质。

  “你在安徽省范围内吃到的食盐,基本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吴主任告诉记者,“除了满足省内需求,我们生产的盐还销售到上海、南京等国内20多个省市,还有很多出口到国外呢。”

  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陆金华对记者说:“我们目前有3条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食用盐150万吨,而安徽省目前一年食盐的消耗量仅在35万吨左右,肯定够用的。”在该公司成品盐存放处,工人师傅正将成箱的盐装车发往各地,“要多少有多少,不存在紧缺”,吴主任用手一指,“那边那个仓库里还存放着5000多吨成品盐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很少,有的车间甚至一个人都没有。陆金华副总经理解释说,这是因为公司制盐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公司中央控制室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和各种仪器设备监控着厂区的各个生产环节,“发现问题,动动手指就能解决。”“我就是定远人,在厂里上班很久了”,中央控制室里的老韩对记者说,这几天听“说食盐紧张,我感觉很可笑,我们产量一直很平稳,保障供应完全没有问题,怎么可能忽然盐就不够吃了呢?”

  “从制造方法上来说,我们平时食用的盐分井矿盐、海盐、湖盐三种”,陆金华告诉记者,我们安徽人吃的是井矿盐,“井矿盐形成于大约6亿年前,可以说没有任何污染,是三种盐里最清洁、最绿色的盐。”

  那么井矿盐是如何开采出来、并制作成食盐的呢?陆金华将记者领到厂区里的一个卤井模型装置前,“由于盐矿都深埋在地下280米到500米的地方,因此要先钻井,到达盐矿的位置后,利用管子注水下去,将盐矿溶解变成卤水,再将卤水抽进制盐装置,进行一系列蒸发、干燥等工序”,陆金华表示,简单地说,井矿盐的制作过程就是溶解、再结晶的过程,“整个过程比较简单,人为干涉环节很少,因此生产出来的盐环保、健康,不会有任何问题。”